退役電池資源回收為何出現“黑白兩道”搶食的情況?
來源:存能電氣 日期:2021-03-18 10:08 瀏覽量:次
退役電池資源回收為何出現“黑白兩道”搶食的情況?在動力鋰電池回收領域,我國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,但我國電池回收利用普遍存在經濟性難題,大量廢舊動力電池正流向非正規渠道,且已然形成龐大的產業鏈。鋰電池回收行業尚處于萌芽階段,想要成為專家口中的藍海,要克服的困難還有很多。
退役電池資源回收為何出現“黑白兩道”搶食的情況?
近年來,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,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逐年遞增,與此同時,關于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話題也成為行業持續關注的熱點。2020年退役的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可達100億元,“電池的退役”如今也成為了社會上新的“藍海”與“難題”。
據了解,退役鉛蓄電池屬于危險廢物,我國已建立起完善的回收體系。而很多退役的動力電池,并未完全進入規范回收網點,轉而流向了“小作坊”甚至是個人手中,“正規軍”面臨著無電池可收的尷尬局面。
退役電池回收利用流程繁瑣,存在一定技術門檻。電池回收后,需先進行檢測,根據不同來源、規格、性能和容量進行分類處理。大部分“小作坊”只能拆解電池,萃取、化工等環節投資大、流程長,只能交由正規企業來做。因此,“正規軍”和“小作坊”較量集中在退役電池資源的爭奪上。
不同參與者生存境況的“冰火兩重天”,折射出電池回收市場出現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的運營怪相。為了規范動力電池報廢回收,我國制定了動力電池回收企業“白名單”制度,進入名單的企業均具有較強的處理廢舊動力電池的實力,以盡可能減少報廢動力電池對環境的污染。
不過,現實并沒有朝著預想的軌道發展,隨著動力電池報廢量的增加,關于動力電池回收亂象的報道便從未停止過。因為市場的不規范,他們很難收到廢舊動力電池,據估計,“白名單”企業的回收量大約占報廢量的30%。
為何出現“退役電池資源爭奪戰”?請看以下幾點原因:
1.財稅支持力度不夠
回收企業主要從電池售賣維修網點或個人手中收集廢舊電池,業務過程中不能獲得增值稅發票,但是在和再生企業進行交易時,卻需要按一般納稅人標準繳納13%的增值稅,因缺少進項票進行抵扣而負擔過重。
這也造成有些回收企業“化整為零”,變成多個小規模納稅人或個體經營,以少繳納增值稅或個人所得稅,甚至有回收企業以“無票銷售”的方式,將電池出售給非正規企業或地下冶煉廠。
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。對于規范回收企業缺少進項票問題,張天任建議,在終端產品銷售上給予8%的增值稅抵扣,以緩解合規企業因采購無票電池帶來的處理成本壓力。
2.退役電池再利用環節缺乏經濟性
據了解,鉛酸電池回收企業利潤率較低;動力電池方面,三元電池中鎳、鈷、錳元素具有回收價值,經濟性良好,而磷酸鐵鋰不含貴價金屬,經濟性較差。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退役磷酸鐵鋰電池,再生企業處置這類電池,所得到的產品銷售價格有時會低于處理費用,甚至連成本價都收不回來。
與正規企業相比,“黑市”小作坊有自己的“特殊”電池來源,回收工藝簡單粗暴,以低成本獲得高利潤。也就是說,回收同樣數量的動力電池,小作坊能賺60塊的話,專業回收公司只能賺25塊。豐厚的利潤,是“黑市”盛行的核心驅動力。
電池回收行業苦“黑市”久矣。正規回收企業主動性與靈活性,與小作坊難以抗衡。此外,正規企業由于設備、無害化處理成本高,電池拆解工藝復雜,與小作坊相比,也毫無競價優勢。而正是這些“黑市”上從業者,使得大量退役動力電池,非法流向下一個環節,擾亂市場秩序的同時,也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。
為什么我們要回收動力電池?
①安全:從安全層面來看,不妥善處理廢舊動力電池會造成電池漏電、自燃、腐蝕和爆炸等安全性問題。
②環境:從環境層面來看,廢舊動力電池對生態環境和人身健康均有威脅。
③經濟:從資源層面來看,動力電池因正極材料不同,分別含有鋰、鎳、鈷、錳及稀土等金屬,動力電池產業對于鋰、鎳、鈷等資源需求旺盛。隨著動力蓄電池累計配套量的不斷增加,電池中這些資源如未有效回收利用,將直接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。我國作為少鈷國家,大量依賴鈷的進口,如能進行循環利用,對于經濟發展將產生積極影響。
現階段動力電池回收簡單講就是“梯次利用”與“再生處理”。在儲能企業看來,新能源汽車退役下來的動力電池就是天然的能量儲存裝置,規模化、標準化后價值很高。在梯次利用完畢后,才是化學處理環節。這是學術性比較強的一部分,現行動力電池處理方式分為兩個階段,分別是破碎分選與金屬提取分離。
總結:在電池回收過程中,政府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與完善的回收體系缺一不可。未來我國動力電池回收體系的構建和完善,還需要多方市場主體參與并形成合力,凝心聚力做好動力電池回收工作的治本之策,切實履行責任,不斷攻克發展難題。未來,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。